10。2,復材筋混凝土受彎構件10,2。1,由于復材筋是非金屬的材料、耐腐蝕性能好。裂縫寬度的限定主要取決于美學上要求和對安全感的要求,經(jīng)征求專家意見并參考國外權威數(shù)據(jù),將復材筋混凝土構件的最大裂縫寬度限值放寬至0 5mm,結構構件的撓度限值取決于結構正常使用要求。因此撓度限值仍與一般混凝土結構相同、如果設計中對構件的裂縫寬度和撓度有更為嚴格的要求.復材筋混凝土受彎構件不能滿足時.可對復材筋施加預應力,關于預應力復材筋混凝土構件的相關條文見本章第10、3節(jié),10,2,2,由于復材筋的彈性模量不高、因此在復材筋混凝土構件中起控制作用的因素通常為裂縫寬度要求和撓度要求 為了提高設計工作的效率,可首先進行裂縫寬度和撓度計算 從而確定出復材筋的用量.相應的計算步驟與一般鋼筋混凝土結構相同.原來公式中與鋼筋有關的項。As,Es。σfq。均換成與復材筋有關的項,Af.Ef σfq,由于復材筋的彈性模量通常低于鋼筋。準永久荷載作用下復材筋混凝土構件中的受拉FRP筋應變可達到3000甚至更高,遠大于鋼筋混凝土構件中受拉鋼筋應變。因此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裂縫間縱向受拉鋼筋應變不均勻系數(shù)ψ、高估了復材筋混凝土構件中裂縫間的混凝土協(xié)助復材筋抗拉的作用、本標準通過引入彈性模量之比Ef Es,進行修正、給出了受拉復材筋應變不均勻系數(shù)ψf,經(jīng)試驗研究及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復材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在正常使用極限狀態(tài)下的內(nèi)力臂系數(shù)通常大于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因此計算σfq的公式,10 2,2 5,中的內(nèi)力臂系數(shù)由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50010中的0.87修正為0,90.不同類型。表面特征的復材筋與混凝土之間的粘結性能不同.因此。復材筋粘結特性系數(shù)宜盡可能參考已有試驗數(shù)據(jù)取值 參照美國規(guī)范 FRP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指南、ACI、440、1R關于相對粘結特征系數(shù)kb的取值、無試驗數(shù)據(jù)時、可選用υi,0。7,10,2,3。10.2,4、復材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撓度的計算原則與鋼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相同。具體規(guī)定見國家標準,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第7,2.1條,10,2,5、復材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正截面的應變關系符合平截面假定。復材筋的應變不應超出其極限拉應變.本節(jié)的ρfb。ffe和M的計算公式適用于矩形截面復材筋混凝土梁,10,2,6.傳統(tǒng)的鋼筋混凝土設計是利用鋼筋屈服后所表現(xiàn)的大應變以達到構件延性設計的目的、有別于鋼筋,復材筋是一種彈脆性材料并沒有屈服階段。因此鋼筋混凝土的延性設計理論并不完全適用于復材筋混凝土設計,國內(nèi)外試驗表明.復材筋混凝土受彎構件的破壞模式可以分為復材筋斷裂 受拉破壞,和混凝土壓碎兩種破壞模式、受壓破壞.其中,受壓破壞被認為是更理想的破壞模式.但對于某些受彎構件,如樓板.受拉破壞是更為普遍的破壞模式。因此,復材筋混凝土構件的設計在滿足強度和剛度要求的前提下 任何一種破壞模式都是允許的、ρfb就是界定構件發(fā)生何種破壞模式的界限配筋率.10 2,7、10.2,8,考慮到復材筋的線彈性特征和材料力學性能的變異性.當構件的配筋率ρf小于界限配筋率1。5ρfb時,破壞模式由受拉破壞控制.復材筋的有效設計應力ffe取設計強度ffd 當構件的配筋率ρf大于界限配筋率1,5ρfd時.破壞模式由受壓破壞控制,復材筋的有效設計應力ffe可根據(jù)配筋率ρf與界限配筋率ρfb之比確定.10、2、9,10.2。11.復材筋混凝土受彎構件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計算參考美國規(guī)范。FRP筋混凝土結構設計與施工指南 ACI、440、1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