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2.梁受彎加固8,2 1,對于單軸和雙軸對稱工字鋼梁在受拉翼緣外側或內側粘貼復材片材的抗彎加固.加固后構件的極限承載力應采用以下基本假定進行計算,1.加固后受彎構件截面保持平截面、2、鋼材的應力.應變關系為理想彈塑性關系,3、復材在受拉狀態(tài)下保持線彈性、復材片材的拉應力應取復材片材的拉應變與其彈性模量的乘積 且不應超過本標準規(guī)定的復材抗拉強度設計值、4,剝離破壞發(fā)生在粘結劑層 由粘結劑的特性控制。加固工字型鋼梁的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應在平截面假定基礎上根據實際的應力分布進行計算。按照平截面假定,工字鋼梁截面受壓 受拉翼緣外邊緣應變及工字鋼梁截面上距受壓翼緣外邊緣hi處的應變與復材片材厚度中間應變εf以及中性軸高度x有以下關系,在受拉翼緣外側粘貼復材加固后的工字鋼梁構件一般有以下幾種破壞模式、復材受拉斷裂引起的彎曲破壞 中部屈服區(qū)或缺陷導致的界面剝離破壞、復材端部界面剝離破壞。梁受剪破壞。梁的側向整體失穩(wěn)破壞.受壓翼緣或腹板的局部屈曲,對前兩種破壞模式.按照本標準第8,2.1條計算正截面受彎承載力。應采取本標準第8 2 5條 第8,2,6條構造措施避免復材端部剝離破壞。按本標準第8。2,3條驗算抗剪承載力.梁整體穩(wěn)定及受壓翼緣及腹板的局部屈曲,公式.8。2、1 5、及公式、8,2,1,6.的鋼結構強度設計值f參考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有關規(guī)定及條文說明。公式,8。2。1 2,規(guī)定了復材加固后工字型鋼梁達到承載力極限狀態(tài)時、復材的拉應變設計值應取下面三種限值的最小值,復材受拉斷裂時的極限應變設計值。發(fā)生中部剝離破壞時復材片材的應變設計值、鋼梁在一定的截面塑性發(fā)展高度.與塑性發(fā)展系數對應 如γ 1 05.時所對應的復材片材的應變設計值,限值主要防止工字型鋼梁截面塑性發(fā)展高度過大 且與現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標準,GB,50017的規(guī)定對應 公式。8.2,1。4,的適用范圍如下、所用粘結膠具有線性斷裂特征、即在達到粘結膠強度前其應力。應變關系基本保持線彈性 剝離破壞發(fā)生在粘結膠層內 國內相關科研單位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常用的結構加固用粘結膠具有線性斷裂特征,宜采用最大粒徑不大于2。5mm的帶角氧化鋁顆粒對鋼材表面進行噴砂處理至其表面有金屬光澤 并在噴砂后清理鋼表面的微粒.可以滿足上述破壞條件,同時,為了保證中部剝離破壞復材片材的利用率 并考慮實際操作因素,建議抗彎加固時粘結膠層厚度取ta。1mm 2mm,公式。8,2。1,5 公式 8、2 1,6.工字型鋼梁受純彎時,當截面塑性發(fā)展系數為γ,1,05時 對應截面塑性發(fā)展高度μh為0,125倍的截面高度。即μh,0.125h,詳見現行國家標準 鋼結構設計標準 GB,50017有關規(guī)定及條文說明、在此條件基礎上.為了簡化計算.本標準分兩種情況進行分析設計 當x。0,5h時,下翼緣塑性發(fā)展高度較大,采用本標準公式、8、2.1.5,當x。0、5h時,上翼緣塑性發(fā)展高度較大.采用本標準公式 8 2,1,6,8 2。2、設計控制破壞模式為延性較大的中部剝離破壞或復材拉斷破壞、公式,8 2、2 是在相關科研單位提出的復材 鋼粘結界面有效粘結長度公式的基礎上 對應雙線性粘結,滑移關系 要求粘結膠具有線性斷裂特征、通過參數分析、簡化后求得的.8 2.3、受拉翼緣外側或內側粘貼復材片材抗彎加固時.應對工字鋼梁翼緣和腹板的局部穩(wěn)定進行驗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