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初步勘察12、3。1,主要是初步查明沿線的凍土工程類型,分布及特征.地下冰的分布及含量,測定必要的設計參數(shù) 如凍土密度。含水率等、沿線經過的河流與溝谷中凍土特征,冰情等,沿線凍土現(xiàn)象及井.泉與地下水情況等,進行凍土工程地質分區(qū),初步查明管道沿線的多年凍土工程類型確定其分界線,在初步查明這些凍土特征的基礎上作出凍土工程地質條件的評價,12 3、2,本條第3款地溫觀測孔應按地貌單元布置 其數(shù)量應根據凍土工程地質條件的復雜程度和凍土工程地質分區(qū)的需要確定 地溫觀測孔一般布置在多年凍土發(fā)育地段。凍土沼澤、河漫灘,高含冰量凍土區(qū)等,觀測孔位置應處在交通較便利地區(qū)、方便長期地溫觀測的需要。在長輸管道中一般每5km、10km宜布置一個,避免觀測區(qū)間跨度太大、兩個觀測孔所取得的觀測數(shù)據不能代表該區(qū)段地溫變化,地溫觀測孔深度應為15m、20m.主要是考慮到隨深度的增加地溫年變化幅度有逐漸減弱的趨勢.另一方面隨多年凍土距離管道中線距離增加對管線的影響也逐漸減弱,12 3,3,本條規(guī)定了穿越工程初步勘察階段,凍土工程地質勘察工作方法,布點原則。勘探孔深度、巖.土 分析要求等.凍土地區(qū)單一的勘探手段難以達到勘察目的、應采用綜合勘探手段。高密度電法等地球物理勘探方法、探明場地的地質條件 特別是凍土的發(fā)育情況 多年凍土的分布具有強烈的空間分異性.高含冰量往往呈透鏡體狀分布.平面和剖面分布變化較大 鉆探前可采用兩種或兩種以上的方法進行綜合地球物理勘探、取得的解譯資料可以相互驗證,互為補充.根據地球物理勘探資料有針對性布置鉆探點,在擬定的穿越中線位置的上游15m,20m處布置勘探點 主要基于防止鉆孔對施工階段帶來的隱患 在初步勘察階段穿越方式尚未確定。布點偏離軸15m。20m是為了當穿越方式采用定向鉆。隧道等時因鉆孔封堵問題給施工帶來隱患,勘探點間距100m、200m,主要是對穿越距離較長的寬淺河流考慮,同時規(guī)定了每一個方案不應少于3個鉆探點、這是考慮河床內至少應有1個鉆探點 12,3,4,本條規(guī)定了隧道穿越工程多年凍土區(qū)初步勘察布點原則??碧娇咨疃鹊龋鶕笈d安嶺地區(qū)已有的鐵路隧道和呼瑪河原油管道鉆爆隧道工程建筑經驗、處理好地下水是保證多年凍土區(qū)隧道工程穩(wěn)定的關鍵。在進行隧道工程地質勘察時.應著重查明穿越區(qū)高含冰量凍土類型 分布及水文地質條件等,以便考慮是否改線或采取相應的防水措施等、長大隧道,地質條件復雜隧道,根據工程或設計需要宜進行地溫、地下水和氣溫等項目的觀測,積累資料為設計和管線后期的運營管理提供服務。12 3、6 在初步勘察階段。儲罐平面布置尚未確定.該階段勘探點一般按方格網布置,勘探點間距依據地基復雜程度等級綜合確定.12.3.7 勘探孔的深度,根據以往經驗結合部分實測資料和理論計算.一般性土采用小值.遇富冰凍土,飽冰凍土,含土冰層等高含冰量凍土取大值、遇碎石類土勘探深度應結合其密實度適當減小,遇巖質地基控制性孔應鉆入較完整的中等風化巖體內不少于3m 12,3.8,所列的凍土工程地質勘察報告的基本內容是各個工程勘察報告所需的。與常規(guī)工程地質勘察成果報告相比.增加了下列內容 1。突出凍土特性及其工程性質 凍土現(xiàn)象的描述和評價.2,為便于設計計算提供場地內各類凍土的主要物理力學及熱學參數(shù),3,對地基土凍脹性 融沉性,穩(wěn)定性和適用性評價,4、對擬建場區(qū)內凍土現(xiàn)象進行評價 提出工程措施建議、由于各工程要求不同,圖件的比例尺要求也各不相同.無法確定一個統(tǒng)一的適用于每個工程的圖件比例尺,所以本條只規(guī)定勘察成果報告中應附的基本圖件,其比例尺由各工程特點來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