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市政工程管理第一節(jié),城市道路及交通設施4,1,1、城市道路規(guī)劃建設應嚴格按照總體規(guī)劃、分區(qū)規(guī)劃以及有關專項交通規(guī)劃要求進行.4,1、2。城市道路分為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和支路四類,道路用地由機動車道.非機動車道,人行道,分隔帶和綠化帶等組成。各類規(guī)劃道路紅線寬度及車道數(shù)參見表4,1,表4、1,規(guī)劃道路紅線寬度及車道數(shù)一覽表道路類別,快速路,主干路 次干路、支路,規(guī)劃道路紅線寬度 米,60,8036、6024.3612。24機動車車道數(shù) 條,4、64 62,424、1,3。道路縱橫斷面布局應綜合考慮交通功能,城市景觀 地下管線埋設,地形等因素。并經(jīng)城市規(guī)劃行政主管部門批準,4、1,4。城市道路的跨河橋梁、橋墩布置宜與河道水流方向平行,橋梁總寬不宜小于規(guī)劃河道寬度、梁底標高應滿足防洪、排澇及通航要求。4,1。5 道路交叉口設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一。道路相交宜采用正交。需要斜交時。交叉角不宜小于45度 不宜采用多路交叉和畸形交叉。二.交叉口分平交和立交 高速公路與城市各級道路.快速路與快速路 主干路相交時應采用立交,或按規(guī)劃留足立交用地。主干路與交通繁忙的其他道路相交時應視交通流量情況設置立交、三.快速路 主干路或中央設隔離帶的城市干道.宜根據(jù)交通要求建設人行天橋 地道等立體行人過街設施,四.道路交叉口視距三角形范圍內應清除高度1。2米以上的遮擋物。交叉口轉彎半徑宜按表4,2要求控制 表4,2,車行道路交叉口轉角半徑道路類型.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基地出入口 交叉口緣石轉彎半徑 米、33 3820 2510。155。10,五。干路與干路的平交路口。應根據(jù)車流量 流向等實際情況。宜渠化拓寬,提高通行能力.渠化交通的拓寬后每車道寬為3,3.25米、其他進口車道的展寬段長度一般為40,70米。出口車道的展寬段長度一般為30,60米,4、1,6,建設項目基地出入口設置應符合國家有關技術規(guī)定和詳細規(guī)劃要求,城市主干路應嚴格控制開設基地機動車輛出入口.4.1,7。道路通車凈高設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一。城市快速路.主干路機動車道凈高不應小于5米.其他城市道路不應小于4 5米.二 各級道路非機動車道凈高不應小于2,5米,非機動車道同時作為機動車應急通道的通車凈高不應小于3 5米,三、消防通道凈高不應小于4米。4、1 8、新建 改建城市道路。居住區(qū)及城市大型文化.體育、商業(yè),服務、公共綠地。廣場等,公共設施應按有關規(guī)定設置無障礙通道.4 1。9 停車場。庫 設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一、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庫。的服務半徑在城市中心地段不宜超過200米。在一般地段不宜超過300米,在城市外圍不宜超過500米。機動車公共停車場、庫。出入口的設置應符合行車視距的要求,并應右轉出入車道。其出。入口不宜設在主干路上,可在次干路或支路上開設.距交叉口、橋梁.隧道等坡道起止線距離應大于50米 二 停車位不足的城市中心區(qū)及商業(yè)密集地區(qū)??煽紤]結合城市次干路、支路設置路邊停車帶,三。停車泊位數(shù)小于等于100輛時,應設置不少于1個雙車道或2個單車道的出入口、當停車泊位數(shù)小于25輛時 宜設置1個雙車道出入口。也可設置1個單車道的出入口,但必須完善交通信號和安全設施。出入口外應設置不少于2個的等候客車位,停車泊位數(shù)大于100輛小于等于300輛時,應設置不少于1個雙車道和1個單車道的出入口。停車泊位數(shù)大于300輛小于等于500輛時 應設置不少于2個雙車道的出入口,停車泊位數(shù)大于500輛時,應設置不少于3個雙車道的出入口.四、機動車停車庫出入口之間的凈距不應小于15米,五,停車配建指標按浙江省.城市建筑工程停車場 庫.設置規(guī)則和配建標準。DB33,1021,2005,執(zhí)行,附表4。4.1.10,公交??空驹O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 一,縣城規(guī)劃范圍內公交停靠站的間距一般為500、600米.其它區(qū)域一般為800、1000米,道路交叉口附近的站位一般應設在交叉口的出口道一側.距交叉口的直線段距離應在50米以上 二。長途客運汽車站,火車站 客運碼頭主要出入口50米范圍內應設公交車站 三、城市干路上的??空緫捎酶蹫呈酵?空?。設有公交專用道的干路可不設港灣式停靠站、4。1。11 公共加油站設置應符合以下規(guī)定,一,縣城規(guī)劃范圍內的加油站宜按2,5公里的服務半徑設置 二,加油站的進,出口宜設置在次干路上,并應在站內設置車輛加油等候車道 第二節(jié)。管線綜合4.2。1、城市工程管線宜地下敷設 在城市主要地段,主要道路以及居住區(qū)內的各種工程管線.一般應埋入地下 除必須架空設置的軌道交通線路外,不得新建35kV及以下等級架空電力線及其他架空線工程 以下區(qū)域內現(xiàn)有架空線應根據(jù)規(guī)劃結合城市建設逐步改為地下敷設。一.城市建設密集區(qū)域.二,主要鐵路客運站,主要客運港口,三、重要旅游景觀區(qū)域,人文景觀處 4.2.2、工程管線的平面位置和豎向位置均采用城市統(tǒng)一的坐標系統(tǒng)與黃海標高系統(tǒng).4。2 3。各類地下管線宜結合城市道路布置.管線敷設應當與城市道路規(guī)劃紅線平行,走向順直.個別管線可結合河道 綠化帶等布置,管線敷設位置宜遵循下列規(guī)定,一,管線干管應布置在靠近主要負荷中心或支管較多的一側 二、道路紅線寬度超過30米的城市干道宜兩側布置給水管和燃氣管,道路紅線寬度超過50米的城市干道應在道路兩側布置排水管線及電力管、三.在道路中心線以北,以東安排雨水管.給水管。電力管、在道路中心線以南,以西安排特殊管線 污水管 通訊管.燃氣管,四.管線交叉敷設時,自地表向下的排列順序宜為,電力通訊管線。熱力管線 燃氣管線,給水管線.雨水排水管線,污水排水管線,五 高,次高壓及中壓燃氣設施中心線兩側5米及5 50米范圍內區(qū)域分別確定為安全保護范圍及安全控制范圍.地下燃氣管道不得穿越建筑物和大型構筑物 不得穿越堆放易燃。易爆材料和具有腐蝕性液體的場地。不宜與其他管道或電纜同溝敷設,4 2 4,下列地段的地下管線、宜采用綜合管溝敷設.一,交通運輸繁忙或工程管線設施較多的城市道路以及配合興建立體交叉等工程地段,二,廣場或主要道路的交叉口。道路與鐵路,河流的交叉口。三、不宜開挖路面的路段、如公共活動中心、歷史保護街區(qū)等。四。開挖后難以修復的路面以及某些特殊建筑基地內 正常狀態(tài)下的通訊電纜 電力電纜,給水管。排水管可以進入綜合管溝、4,2 5 地下管線之間,管線與鐵路,道路之間應減少交叉,需要交叉的.宜采用直角相交、如斜角時.其交角宜大于45度、在重要交叉口,包括主體交叉口或水泥混凝土等剛性路面下,應預埋過街管 地下管線產(chǎn)生交叉時,規(guī)劃布置應按照下列規(guī)定處理,一,壓力管線避讓重力管線、二 易彎曲管線避讓不易彎曲管線,三 支管避讓干管,四.小管線避讓大管線,4。2.6、路燈電纜應穿入套管。并敷設于人行道或分隔帶、覆土深度不應小于0.25米.并與道路側石外緣的水平凈距不大于0 4米、4,2,7、地下管線檢查井的設置,不得妨礙相鄰管線通過和影響附近建。構。筑物的使用功能與安全。4 2、8,在不影響城市景觀、公共安全、道路交通等前提下,允許在工業(yè)區(qū)等區(qū)域內適當布置供熱等地上管線,地上管線敷設應符合下列要求、一.同一通道內的地上管線。應盡量集中布置在同一管架或走廊內 二。應統(tǒng)籌安排通道內的地下與地上管線 三,不影響交通運輸。消防.檢修.人行以及建筑物的自然采光和通風、四.可燃性氣體管道不得在存放易燃 易爆物品的堆場或倉庫區(qū)內敷設、五 架空電力線和通信電纜在符合有關技術標準的條件下、應當采用單桿多回路方式沿城市道路,公路和河流兩側或結合防護綠帶架設 架空電力線嚴禁跨越易燃、易爆的危險場所。不跨越屋頂為易燃材料的建筑物。并盡量避免跨越其他建筑物.確需跨越應滿足相關規(guī)范,六 架空線的桿塔應當整齊。規(guī)則排列,設置牢固、符合市容景觀要求,應避免頻繁跨越城市道路,公路和河流.4、2,9,新建。擴建橋梁和隧道的應當根據(jù)管線規(guī)劃要求 預留管線通過的管位.管線通過橋梁和隧道時.應當符合有關的技術規(guī)范.保證橋梁和隧道的安全以及正常的維護,養(yǎng)護 管線穿越或跨越河道時,應滿足相關河道通航標準 規(guī)劃河寬和河底標高 在河道下面敷設工程管線時。六級以上航道應在航道底設計高程2。0米以下.七級以下航道內應在航道底設計高程1,5米以下.并在上,下游各30,50米岸邊上設置,禁止拋錨 等標志 在其他河道應在河底設計高程1、0米以下,4。2。10。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占用高壓電力走廊和壓占地下管線進行建設、當管線工程需穿越城市道路 公路。鐵路。隧道,綠 林、地,河道.人防設施.建、構。筑物等時?;蚺c消防控制,樹.林 木保護以及其他管線發(fā)生矛盾時 管線建設單位應當征求相關部門的意見,提出相應的防護或安全措施、新建地下管線應征求周邊現(xiàn)狀已敷設管線單位的意見。4.2.11,地下管線敷設的深度和架空線設置的高度。各類管線的水平間距,垂直間距以及與建筑物,構筑物。樹 林.木等的間距。應符合,城市工程管線綜合規(guī)劃規(guī)范、GB50289,98。居住區(qū)內的各類管線之間的水平及垂直凈距 應符合.城市居住區(qū)規(guī)劃設計規(guī)范.GB50180。93、2002版 的規(guī)定執(zhí)行,管線間的水平 垂直凈距確因實際困難不能達到規(guī)定要求的,必須采取有效的安全防護措施、4 2 12、其他涉及市政基礎設施規(guī)劃管理的技術規(guī)定 可按建設部頒布的相關國家標準執(zhí)行,第三節(jié) 豎向設計4 3、1,豎向設計應滿足以下要求,一.合理利用地形地貌。減少土石方、擋土墻,護坡和建筑基礎工程量,減少對土壤的沖刷 二、各項工程建設場地的高程要求以及工程管線適宜的埋設深度、三、場地地面排水及防洪。排澇的要求,四 車行、人行及無障礙設計的技術要求 五.場地設計高程與周圍相應的現(xiàn)狀高程 如相鄰地塊標高。周圍的城市道路標高.市政管線接口標高等.及規(guī)劃控制高程之間有合理的銜接、六、建筑物與建筑物之間、建筑物與場地之間,包括建筑散水。硬質和軟質場地,建筑物與道路停車場。廣場之間有合理的關系,七,有利于保護和改善建設場地及周圍場地的環(huán)境景觀.4.3。2,場地豎向設計的原則。一,采用統(tǒng)一的坐標和黃海高程基準標高、二、占地面積大、或地形起伏復雜的場地應做豎向布置.盡量減少土石方量,并使填挖方接近平衡 三。合理利用和收集地面水、并有效排除場地和路面雨水。四 場地設計標高應高于或等于城市設計防洪。防澇標高 沿?;蚴芎樗{地區(qū),場地設計標高應高于設計洪水位標高0 5。1,0米.否則必須采取相應的防洪措施,五,場地設計標高應高于場地周邊道路設計標高、且應比周邊道路的最低路段高程高出0。2米以上 六、場地設計標高與建筑物首層地面標高之間的高差應大于0.15米、4 3.3。場地設計標高應滿足第7,1。3項的規(guī)定 4 3.4,主要建設用地適宜規(guī)劃坡度應符合表4。3的規(guī)定 表4。3.主要建設用地適宜規(guī)劃坡度表用地名稱,最小坡度.最大坡度.居住用地 0.225公共設施用地,0 220工業(yè)用地,0。210城市道路用地.0,25倉儲用地。0 210鐵路用地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