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縱向受力鋼筋的最小配筋率8、5。1、我國建筑結構混凝土構件的最小配筋率與其他國家相比明顯偏低.歷次規(guī)范修訂最小配筋率設置水平不斷提高.受拉鋼筋最小配筋百分率仍維持原規(guī)范由配筋特征值 45ft、fy 及配筋率常數(shù)限值0.20的雙控方式、但由于主力鋼筋已由335N,mm2提高到400N,mm2,500N,mm2.實際上配筋水平已有明顯提高、但受彎板類構件的混凝土強度一般不超過C30。配筋基本全都由配筋率常數(shù)限值控制,對高強度的400N mm2鋼筋.其強度得不到發(fā)揮,故對此類情況的最小配筋率常數(shù)限值由原規(guī)范的0.20、改為0.15、實際效果基本與原規(guī)范持平 仍可保證結構的安全,受壓構件是指柱,壓桿等截面長寬比不大于4的構件.規(guī)定受壓構件最小配筋率的目的是改善其性能、避免混凝土突然壓潰、并使受壓構件具有必要的剛度和抵抗偶然偏心作用的能力。本次修訂規(guī)范對受壓構件縱向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基本不變,即受壓構件一側縱筋最小配筋率仍保持0。2,不變.而對不同強度的鋼筋分別給出了受壓構件全部鋼筋的最小配筋率 0,50,0,55和0.60三檔.比原規(guī)范稍有提高,考慮到強度等級偏高時混凝土脆性特征更為明顯.故規(guī)定當混凝土強度等級為C60以上時。最小配筋率上調0、1,8,5,2、臥置于地基上的鋼筋混凝土厚板,其配筋量多由最小配筋率控制、根據(jù)實際受力情況。最小配筋率可適當降低 但規(guī)定了最低限值0.15,8.5。3 本條為新增條文、參照國內外有關規(guī)范的規(guī)定、對于截面厚度很大而內力相對較小的非主要受彎構件、提出了少筋混凝土配筋的概念。由構件截面的內力、彎矩M 計算截面的臨界厚度,hcr 按此臨界厚度相應最小配筋率計算的配筋、仍可保證截面相應的受彎承載力,因此 在截面高度繼續(xù)增大的條件下維持原有的實際配筋量、雖配筋率減少,但仍應能保證構件應有的承載力,但為保證一定的配筋量、應限制臨界厚度不小于截面的一半,這樣 在保證構件安全的條件下可以大大減少配筋量,具有明顯的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