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G、2,1、抗震設防烈度為6、8度且房屋高度超過本規(guī)范第6 1。1條規(guī)定的混凝土框架,核心筒結構最大適用高度時 可采用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組成抗側力體系的結構,按本節(jié)要求進行抗震設計時,其適用的最大高度不宜超過本規(guī)范第6 1,1條鋼筋混凝土框架 核心筒結構最大適用高度和本規(guī)范第8。1 1條鋼框架、中心支撐結構最大適用高度二者的平均值、超過最大適用高度的房屋、應進行專門研究和論證。采取有效的加強措施,G,2.2.鋼框架。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房屋應根據(jù)設防類別 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鋼框架部分仍按本規(guī)范第8、1,3條確定.混凝土部分應比本規(guī)范第6,1 2條的規(guī)定提高一個等級,8度時應高于一級。G 2、3,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房屋的結構布置,尚應符合下列要求 1。鋼框架,核心筒結構的鋼外框架梁,柱的連接應采用剛接、樓面梁宜采用鋼梁,混凝土墻體與鋼梁剛接的部位宜設置連接用的構造型鋼。2.鋼框架部分按剛度計算分配的最大樓層地震剪力。不宜小于結構總地震剪力的10 當小于10。時,核心筒的墻體承擔的地震作用應適當增大,墻體構造的抗震等級宜提高一級,一級時應適當提高,3 鋼框架,核心筒結構的樓蓋應具有良好的剛度并確保罕遇地震作用下的整體性,樓蓋應采用壓型鋼板組合樓蓋或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 并采取措施加強樓蓋與鋼梁的連接 當樓面有較大開口或?qū)儆谵D換層樓面時、應采用現(xiàn)澆實心樓蓋等措施加強。4 當鋼框架柱下部采用型鋼混凝土柱時,不同材料的框架柱連接處應設置過渡層.避免剛度和承載力突變 過渡層鋼柱計入外包混凝土后.其截面剛度可按過渡層下部型鋼混凝土柱和過渡層上部鋼柱二者截面剛度的平均值設計.G,2,4,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的抗震計算 尚應符合下列要求、1,結構的阻尼比不應大于0,045。也可按鋼筋混凝土筒體部分和鋼框架部分在結構總變形能所占的比例折算為等效阻尼比,2,鋼框架部分除伸臂加強層及相鄰樓層外的任一樓層按計算分配的地震剪力應乘以增大系數(shù).達到不小于結構底部總地震剪力的20 和框架部分計算最大樓層地震剪力1、5倍二者的較小值,且不少于結構底部地震剪力的15、由地震作用產(chǎn)生的該樓層框架各構件的剪力、彎矩.軸力計算值均應進行相應調(diào)整、3、結構計算宜考慮鋼框架柱和鋼筋混凝土墻體軸向變形差異的影響,4,結構層間位移限值、可采用鋼筋混凝土結構的限值。G.2、5、鋼框架.鋼筋混凝土核心筒結構房屋中的鋼結構。混凝土結構部分尚應按本規(guī)范第6章 第8章和現(xiàn)行國家標準.鋼結構設計規(guī)范 GB 50017及現(xiàn)行有關行業(yè)標準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