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多層和高層鋼結構房屋8.1。一般規(guī)定8,1,1,本章適用的鋼結構民用房屋的結構類型和最大高度應符合表8,1 1的規(guī)定、平面和豎向均不規(guī)則的鋼結構、適用的最大高度宜適當降低。注、1。鋼支撐.混凝土框架和鋼框架,混凝土筒體結構的抗震設計、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G的規(guī)定.2、多層鋼結構廠房的抗震設計 應符合本規(guī)范附錄H第H,2節(jié)的規(guī)定。注,1,房屋高度指室外地面到主要屋面板板頂的高度 不包括局部突出屋頂部分,2.超過表內高度的房屋,應進行專門研究和論證,采取有效的加強措施,3 表內的筒體不包括混凝土筒.8。1、2。本章適用的鋼結構民用房屋的最大高寬比不宜超過表8.1.2的規(guī)定 注、塔形建筑的底部有大底盤時。高寬比可按大底盤以上計算。8、1,3 鋼結構房屋應根據設防分類,烈度和房屋高度采用不同的抗震等級、并應符合相應的計算和構造措施要求。丙類建筑的抗震等級應按表8、1.3確定 注、1,高度接近或等于高度分界時。應允許結合房屋不規(guī)則程度和場地,地基條件確定抗震等級.2,一般情況,構件的抗震等級應與結構相同,當某個部位各構件的承載力均滿足2倍地震作用組合下的內力要求時,7 9度的構件抗震等級應允許按降低一度確定.8,1.4 鋼結構房屋需要設置防震縫時 縫寬應不小于相應鋼筋混凝土結構房屋的1,5倍,8,1,5,一,二級的鋼結構房屋、宜設置偏心支撐 帶豎縫鋼筋混凝土抗震墻板,內藏鋼支撐鋼筋混凝土墻板、屈曲約束支撐等消能支撐或筒體。采用框架結構時。甲,乙類建筑和高層的丙類建筑不應采用單跨框架.多層的丙類建筑不宜采用單跨框架,注。本章、一,二,三。四級,即,抗震等級為一、二。三,四級,的簡稱,8,1、6、采用框架,支撐結構的鋼結構房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支撐框架在兩個方向的布置均宜基本對稱,支撐框架之間樓蓋的長寬比不宜大于3,2、三。四級且高度不大于50m的鋼結構宜采用中心支撐、也可采用偏心支撐.屈曲約束支撐等消能支撐.3 中心支撐框架宜采用交叉支撐,也可采用人字支撐或單斜桿支撐 不宜采用K形支撐、支撐的軸線宜交匯于梁柱構件軸線的交點。偏離交點時的偏心距不應超過支撐桿件寬度 并應計入由此產生的附加彎矩,當中心支撐采用只能受拉的單斜桿體系時、應同時設置不同傾斜方向的兩組斜桿,且每組中不同方向單斜桿的截面面積在水平方向的投影面積之差不應大于10.4 偏心支撐框架的每根支撐應至少有一端與框架梁連接.并在支撐與梁交點和柱之間或同一跨內另一支撐與梁交點之間形成消能梁段。5.采用屈曲約束支撐時,宜采用人字支撐、成對布置的單斜桿支撐等形式,不應采用K形或X形 支撐與柱的夾角宜在35 55、之間,屈曲約束支撐受壓時,其設計參數。性能檢驗和作為一種消能部件的計算方法可按相關要求設計.8.1,7 鋼框架,筒體結構。必要時可設置由筒體外伸臂或外伸臂和周邊桁架組成的加強層。8,1 8 鋼結構房屋的樓蓋應符合下列要求 1。宜采用壓型鋼板現澆鋼筋混凝土組合樓板或鋼筋混凝土樓板,并應與鋼梁有可靠連接.2 對6 7度時不超過50m的鋼結構。尚可采用裝配整體式鋼筋混凝土樓板,也可采用裝配式樓板或其他輕型樓蓋,但應將樓板預埋件與鋼梁焊接 或采取其他保證樓蓋整體性的措施。3 對轉換層樓蓋或樓板有大洞口等情況.必要時可設置水平支撐 8、1.9、鋼結構房屋的地下室設置,應符合下列要求,1、設置地下室時 框架,支撐.抗震墻板。結構中豎向連續(xù)布置的支撐??拐饓Π?應延伸至基礎,鋼框架柱應至少延伸至地下一層,其豎向荷載應直接傳至基礎 2.超過50m的鋼結構房屋應設置地下室。其基礎埋置深度.當采用天然地基時不宜小于房屋總高度的1 15、當采用樁基時,樁承臺埋深不宜小于房屋總高度的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