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12,1,一般規(guī)定12,1,1 本章適用于設置隔震層以隔離水平地震動的房屋隔震設計 以及設置消能部件吸收與消耗地震能量的房屋消能減震設計,采用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的建筑結構 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8。1條的規(guī)定、其抗震設防目標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 8、2條的規(guī)定,注 1,本章隔震設計指在房屋基礎、底部或下部結構與上部結構之間設置由橡膠隔震支座和阻尼裝置等部件組成具有整體復位功能的隔震層,以延長整個結構體系的自振周期 減少輸入上部結構的水平地震作用、達到預期防震要求,2,消能減震設計指在房屋結構中設置消能器,通過消能器的相對變形和相對速度提供附加阻尼。以消耗輸入結構的地震能量,達到預期防震減震要求.12。1.2,建筑結構隔震設計和消能減震設計確定設計方案時。除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3。5,1條的規(guī)定外,尚應與采用抗震設計的方案進行對比分析,12.1。3。建筑結構采用隔震設計時應符合下列各項要求,1.結構高寬比宜小于4.且不應大于相關規(guī)范規(guī)程對非隔震結構的具體規(guī)定,其變形特征接近剪切變形,最大高度應滿足本規(guī)范非隔震結構的要求 高寬比大于4或非隔震結構相關規(guī)定的結構采用隔震設計時 應進行專門研究、2 建筑場地宜為 類、并應選用穩(wěn)定性較好的基礎類型,3。風荷載和其他非地震作用的水平荷載標準值產生的總水平力不宜超過結構總重力的10 4。隔震層應提供必要的豎向承載力、側向剛度和阻尼。穿過隔震層的設備配管、配線、應采用柔性連接或其他有效措施以適應隔震層的罕遇地震水平位移 12、1、4。消能減震設計可用于鋼.鋼筋混凝土、鋼.混凝土混合等結構類型的房屋,消能部件應對結構提供足夠的附加阻尼,尚應根據其結構類型分別符合本規(guī)范相應章節(jié)的設計要求,12.1、5、隔震和消能減震設計時.隔震裝置和消能部件應符合下列要求。1。隔震裝置和消能部件的性能參數應經試驗確定 2。隔震裝置和消能部件的設置部位、應采取便于檢查和替換的措施。3,設計文件上應注明對隔震裝置和消能部件的性能要求。安裝前應按規(guī)定進行檢測.確保性能符合要求,12、1,6。建筑結構的隔震設計和消能減震設計。尚應符合相關專門標準的規(guī)定,也可按抗震性能目標的要求進行性能化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