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 構造規(guī)定5。5.1,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時.新增截面部分,可用現(xiàn)澆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或噴射混凝土澆筑而成,也可用摻有細石混凝土的水泥基灌漿料灌注而成。5,5.2、采用增大截面加固法時,原構件混凝土表面應經(jīng)處理。設計文件應對所采用的界面處理方法和處理質量提出要求、一般情況下。除混凝土表面應予打毛外、尚應采取涂刷結構界面膠,種植剪切銷釘或增設剪力鍵等措施,以保證新舊混凝土共同工作,5.5 3。新增混凝土層的最小厚度。板不應小于40mm、梁。柱、采用現(xiàn)澆混凝土.自密實混凝土或灌漿料施工時 不應小于60mm.采用噴射混凝土施工時、不應小于50mm,5、5 4,加固用的鋼筋。應采用熱軋鋼筋。板的受力鋼筋直徑不應小于8mm,梁的受力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2mm。柱的受力鋼筋直徑不應小于14mm,加錨式箍筋直徑不應小于8mm、U形箍直徑應與原箍筋直徑相同。分布筋直徑不應小于6mm.5。5 5、新增受力鋼筋與原受力鋼筋的凈間距不應小于25mm、并應采用短筋或箍筋與原鋼筋焊接。其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新增受力鋼筋與原受力鋼筋的連接采用短筋,圖5,5、5a.焊接時、短筋的直徑不應小于25mm,長度不應小于其直徑的5倍 各短筋的中距不應大于500mm,圖5。5。5.增大截面配置新增箍筋的連接構造1 原鋼筋,2.連接短筋、3,6連系鋼筋 對應在原箍筋位置。4。新增鋼筋.5 焊接于原箍筋上,6 新加U形箍,7.植箍筋用結構膠錨固,8。新加箍筋 9。螺栓,螺帽擰緊后加點焊.10.鋼板.11.加錨式箍筋.12.新增受力鋼筋,13,孔中用結構膠錨固,14 膠錨式箍筋。d 箍筋直徑2,當截面受拉區(qū)一側加固時 應設置U形箍筋 圖5 5、5b U形箍筋應焊在原有箍筋上.單面焊的焊縫長度應為箍筋直徑的10倍,雙面焊的焊縫長度應為箍筋直徑的5倍、3.當用混凝土圍套加固時 應設置環(huán)形箍筋或加錨式箍筋,圖5,5.5d或e。4、當受構造條件限制而需采用植筋方式埋設U形箍,圖5,5、5c,時,應采用錨固型結構膠種植。不得采用未改性的環(huán)氧類膠粘劑和不飽和聚酯類的膠粘劑種植、也不得采用無機錨固劑 包括水泥基灌漿料,種植 5,5,6,梁的新增縱向受力鋼筋 其兩端應可靠錨固,柱的新增縱向受力鋼筋的下端應伸入基礎并應滿足錨固要求。上端應穿過樓板與上層柱腳連接或在屋面板處封頂錨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