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5.建筑措施5,5 1 在滿足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建筑物的體型應力求簡單、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選址宜位于膨脹土層厚度均勻 地形坡度小的地段,2.建筑物宜避讓脹縮性相差較大的土層,應避開地裂帶,不宜建在地下水位升降變化大的地段.當無法避免時,應采取設置沉降縫或提高建筑結構整體抗變形能力等措施,5。5,2,建筑物的下列部位、宜設置沉降縫、1.挖方與填方交界處或地基土顯著不均勻處,2,建筑物平面轉折部位,高度或荷重有顯著差異部位 3,建筑結構或基礎類型不同部位、5、5,3,屋面排水宜采用外排水 水落管不得設在沉降縫處。且其下端距散水面不應大于300mm、建筑物場地應設置有組織的排水系統(tǒng),5,5、4,建筑物四周應設散水,其構造宜符合下列規(guī)定、圖5。5,4,圖5,5、4.散水構造示意1。外墻 2。交接縫 3、墊層。4、面層 1,散水面層宜采用C15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 散水墊層宜采用2 8灰土或三合土、面層和墊層厚度宜按表5、5,4選用.2,散水面層的伸縮縫間距不應大于3m、3.散水最小寬度應按表5,5、4選用、散水外緣距基槽不應小于300mm,坡度應為3.5、4、散水與外墻的交接縫和散水之間的伸縮縫 應填嵌柔性防水材料,表5,5,4、散水構造尺寸5。5 5,平坦場地脹縮等級為.級.級的膨脹土地基。當采用寬散水作為主要防治措施時.其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圖5.5、5,圖5。5.5,寬散水構造示意1,外墻 2.交接縫 3,墊層 4,隔熱保溫層 5,面層,1、面層可采用強度等級C15的素混凝土或瀝青混凝土、厚度不應小于100mm。2.隔熱保溫層可采用1。3石灰焦渣 厚度宜為100mm 200mm,3,墊層可采用2,8灰土或三合土、厚度宜為100mm,200mm,4,脹縮等級為.級的膨脹土地基散水寬度不應小于2m,脹縮等級為 級的膨脹土地基散水寬度不應小于3m 坡度宜為3 5.5.5.6、建筑物的室內地面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對使用要求嚴格的地面、可根據(jù)地基土的脹縮等級按本規(guī)范附錄J要求。采取相應的設計措施.脹縮等級為。級的膨脹土地基和使用要求特別嚴格的地面,可采取地面配筋或地面架空等措施,經常用水房間的地面應設防水層,并應保持排水通暢 2。大面積地面應設置分格變形縫 地面、墻體 地溝 地坑和設備基礎之間宜用變形縫隔開.變形縫內應填嵌柔性防水材料、3 對使用要求沒有嚴格限制的工業(yè)與民用建筑地面、可按普通地面進行設計 5。5,7。建筑物周圍的廣場.場區(qū)道路和人行便道設計.應符合下列要求,1、建筑物周圍的廣場,場區(qū)道路和人行便道的標高應低于散水外緣,2 廣場應設置有組織的截水.排水系統(tǒng),地面做法可按本規(guī)范第5。5,6條第2款的規(guī)定進行設計、3。場區(qū)道路宜采用2,8灰土上鋪砌大塊石及砂卵石墊層.瀝青混凝土或瀝青表面處置面層,路肩寬度不應小于0,8m 4,人行便道宜采用預制塊鋪設。并宜與房屋散水相連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