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水下地形測量,一般規(guī)定6。6.1。水下地形測量的平面和高程系統(tǒng) 地形圖分幅,等深。高。距.宜與該測區(qū)陸域地形圖測量保持一致,否則,應與陸域平面。高程系統(tǒng)建立轉換關系 6 6,2.水深點相對鄰近控制點的平面位置中誤差。應符合表6。6。2的規(guī)定、6、6,3.水深點深度測量的技術要求應符合表6.6、3的規(guī)定 6 6、4.根據等深線插求高程點相對于鄰近控制點的高程中誤差.應符合表6.6 4的規(guī)定,6,6.5。測深線布設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測深線宜按斷面平行布設 斷面方向宜與水流方向,或岸線、垂直,當流速較大時.斷面也可按大致平行水流方向布設,2 斷面間距不應大于圖上2cm.斷面上水深測點的間距不宜大于圖上1cm。3、不同作業(yè)組的相鄰測段、應至少布設一條重合測深線.不同時期測深的相鄰測深段 應布設兩條重合測深線,6.6 6.根據測區(qū)條件和測圖比例尺,水深點定位測量可采用RTK測量法定位.全站儀極坐標測量法定位,水面較窄,水流湍急的河道也可采用斷面索法定位,6。6.7.用于水深點定位的測站點不應低于圖根控制點的精度,RTK水深點定位6.6。8?;鶞收驹O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視野開闊 高度角15 以上不宜有障礙物,2。遠離強磁或電信號干擾 附近不得有反射衛(wèi)星信號的物體,3.天線對中誤差不應大于5mm.6,6、9。測船上換能器和流動站天線設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換能器宜安裝在離船艏1,3船長處 吃水深度應大于0.5m。2。流動站天線應安置在船上較高處。與換能器中心的偏差不應大于圖上0.3mm.高度角15.以上不應有遮擋物.3.天線下方宜設置反射信號屏蔽裝置 6。6,10,當差分改正數齡期大于30s時.應停止作業(yè) 6、6,11,RTK定位測得的GNSS坐標,應轉換為測圖坐標系的坐標、轉換參數求解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6、3、6條的規(guī)定,極坐標法水深點定位6.6、12 用于水深點定位測量的全站儀不應低于DQ6級,對中誤差不應大于5mm,6。6。13。測站至后視點的距離應大于圖上20cm。檢查其他已知點時.方向值的較差的絕對值不應大于1、6,6,14 測船上的照準目標與換能器中心的偏差的絕對值應小于圖上0,3mm。6、6。15。極坐標測量的距離不宜大于2000m,6,6、16 施測過程中應經常檢查后視方向。偏差的絕對值不應大于1,RTK水深測量6。6,17、水深可采用數字式回聲測深儀。測桿.測深錘測量。3m以內淺水區(qū)可采用測桿施測。水深3m 10m且流速較小時,可采用測深錘或測深儀施測.水深大于10m時,應采用測深儀施測.6,6,18,采用RTK和數字測深儀按無驗潮法測量水深時,測深前應在現場進行測深對比檢驗.求取深度改正數 并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水深小于20m時,應采用聲速儀.水聽器或檢查板對測深儀進行校正、直接求測深儀的總改正數,當水深為20m。200m時、可采用水文資料計算深度改正數,并應測定因換擋引起的水深誤差.2。檢查板的深度繩應用伸縮性小的材料制成.長度應用鋼卷尺或測距儀校準 3 用檢查板校準測深儀時、測船應穩(wěn)定,水面平靜。流速較小。檢驗深度宜接近當日測量的最大水深.4,當測深儀既有數字記錄.又有模擬記錄時,應同時校對比較模擬信號和數字信號.檢驗結果應以模擬信號為準.6。6。19.采用單波束測深儀測深.并采用波浪補償器進行波浪改正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波浪補償器應靠近測深儀的換能器,測量過程中不得移動 2、測深儀和數據采集軟件,應同時記錄原始測深數據,波浪數據和水深改正數據 3.應用RTK三維姿態(tài)控制系統(tǒng)軟件進行波浪改正。并應有比對成果。驗潮法水深測量6 6、20、采用驗潮法測量水深時、應設置水尺.水尺的設置和觀測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水尺應設在風浪,壅水等因素影響最小、又能反映瞬時水位變化的地方、2 當測區(qū)水域范圍內水位差小于0,1m時、可在中部設一根水尺,每根水尺控制面積不宜大于5km2。水位差大于0。1m時應在水位高。低處分別設水尺.測區(qū)水域面積大時。應設多根水尺.3、水尺零點高程應采用不低于圖根水準的精度聯測.4,水位觀測應在水深測量開始前10min開始,水深測量結束后延長10min結束.潮汐地區(qū)漲落潮時每10min應記錄一次水位。平潮時可適當放寬、靜水區(qū)每天作業(yè)始末應各記錄一次水位。5,水位差引起的水深變化大于0,05m時.應進行改正.6,6,21。潮汐地區(qū)采用斷面法測量時 每條斷面始末應記錄時間.用全站儀極坐標法測量時 每觀測一定點數,應記錄時間、根據記錄時間.采用線性內插法計算水深改正數。6 6 22。水深測量完成后 應進行檢查測量。測深檢查線宜垂直于主測深線,檢測線長度不應小于主測深線總長度的5,檢測線與主測深線相交處。圖上1mm范圍內水深點的深度較差。應符合表6。6。22規(guī)定、當超限點數超過檢測總點數的20,時應重測。6、6,23,水下地形測量開始前。應了解測區(qū)水域內的礁石.沉船,水流和險灘分布情況,制訂安全作業(yè)措施,6,6。24,當沿海波高超過0,6m。內河波高超過0,4m時.應停止作業(yè),資料整理6.6,25,采用自動化系統(tǒng)成圖時.資料整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確定圖幅分幅和坐標格網,2、檢查定位點 特征點的時間和編號與測深儀記錄紙的一致性,3、根據航跡圖決定測深線的取舍。并輸入計算機,4。檢查或輸入水位,測深儀改正數,靜吃水和動吃水 5 檢查特征點,助航標志。重要地形和地物是否齊全、6、坐標資料,測深記錄,檢查記錄和存儲介質等,應統(tǒng)一編號,保存、6,6、26、采用手工成圖時,資料整理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整理和檢校外業(yè)手簿 2.計算水準測量成果、確定深度基準面.3、檢查水位記錄,繪制水位過程線.4。檢查測深手簿。測深記錄紙。記錄磁帶?;虮P、5、輸出數據,量取水深、計算 校核、6.6,27,水下地形圖編輯應符合下列要求。1.格網誤差不應大于圖上0 6mm。2 測深線的連接.編號和注記應清晰,并應在兩端或臨時中斷處注明起訖時間,3 圖上的點數 時間。測深線號和圖板編號。應與測深手簿一致、6.6。28、從測深記錄紙上量取水深時.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零信號應清楚,無零信號處應用直線連接.2 沿海因受風浪影響回波信號呈波浪狀時,水深宜從距波峰1,3波高處量取 3,水深應量至0。1m,內河重點水域應量至0 05m。4,定位點間的內插水深應按等距量取。異常淺點和疏浚施工的上偏差點應按比例內插、6.6。29,水位改正數應從水位曲線圖上量取、需要分帶改正時.分帶數不宜大10帶、6。6,30,坡度平緩水域,可根據實測水深點進行內插加密水深點,6,6,31 助航標志。可見物標和主要航行障礙物的位置,應采用解析法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