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錄A.腳手架力學性能試驗方法A,1.構配件力學性能試驗方法A。1 1 試驗所用的液壓式萬能材料試驗機和百分表的精度應為 1.測力式扭矩扳手精度應為,5。A,1,2.構配件強度試驗時、加荷速度應小于400N、s,A 1.3,腳手架構配件應按下列步驟進行試驗,1,試件尺寸測量.需作標定的。在試件上做出標記,2 夾持試件、將試件直接夾持在試驗設備或設施上 當試件不能直接夾持時。采用適宜的試驗工裝夾持.3,檢查試驗設備。檢查試驗設備運轉情況。確認試驗設備運轉正常,4,加載.按等增量法進行均勻、緩慢加載.直至構配件失去承載能力.5。記錄。6,數據整理、分析,確認有效數據.在對有效檢測數據統(tǒng)計分析的基礎上判定檢測最終結果,7,試驗報告 A、1 4.對金屬類構件試驗 每組試驗所取試件的數量不應少于3個單體試件。有效數據和檢測結論的判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單個試件檢測結果與該組試件平均值的偏差不超過,10 時。應取該組3個單體試件的檢測結果為有效數據。并應取有效數據的最小值為該構件的極限承載力值,2,當單個試件檢測結果與該組試件平均值的偏差超過,10、時 應加倍取樣試驗,在兩組試件的檢測結果中,去掉超過兩組檢測數據平均值。10,部分,取兩組剩余部分各單體試件的檢測結果為有效數據。并應取有效數據的最小值為該構件的極限承載力值 A 1,5。對木質、竹質類構件試驗,每組試驗所取試件的數量不應少于10個單體試件、有效數據和檢測結論的判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當單個試件檢測結果與該組試件平均值的偏差不超過,30、時 應取該組10個單體試件的檢測結果為有效數據,并應按本標準第7。3 3條第2款的規(guī)定確定該構件的極限承載力值.2,當單個試件檢測結果與該組試件平均值的偏差超過.30.時,應加倍取樣試驗.在兩組試件的檢測結果中.去掉超過兩組檢測數據平均值,30。部分,取兩組剩余部分試件的檢測結果為有效數據。并應按本標準第7,3、3條第2款的規(guī)定確定該構件的極限承載力值 A,1、6、腳手架立桿與水平桿連接節(jié)點力學性能試驗、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豎向抗壓承載力試驗應取立桿與水平桿連接節(jié)點.圖A.1 6 1,進行豎向極限抗壓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1.可選擇萬能材料試驗機為檢測設備、2.應采用定型試驗工裝將試件夾持在試驗機上。3,應等速施加荷載,荷載由0kN增加,當荷載增加至節(jié)點豎向抗壓承載力設計值時.觀察節(jié)點連接件應無塑性變形,無滑移.無破壞、繼續(xù)增加荷載、直至連接件破壞.記錄極限壓力值Ru,2.水平桿軸向拉力,壓力試驗應取立桿與水平桿連接節(jié)點。圖A.1,6,2.分別進行水平桿軸向極限抗拉承載力和極限抗壓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1,應對試件尺寸進行測量,抗拉試驗應計入水平桿的鉗口夾持長度,2。應選擇萬能材料試驗機為檢測設備。圖A,1,6.1.豎向抗壓承載力試驗示意1 立桿。2,水平桿.3、連接件 4。工裝 3.將試件水平桿兩端夾持在萬能試驗機的鉗口上,抗拉試驗時,鋼管夾持段可壓扁或插入直徑與鋼管內徑相當的圓鋼棒,4,應等速施加荷載 荷載由0kN增加,當水平桿上的拉.壓 力增加至節(jié)點水平向抗拉,壓、承載力設計值時,觀察節(jié)點連接件應無塑性變形 無滑移,無破壞 繼續(xù)增加荷載,直至連接件失去承載能力,記錄極限拉.壓,力值Ru.圖A,1、6.2 水平桿軸向拉,壓力試驗示意1,立桿、2,水平桿,3,連接件。3。轉動剛度試驗應取立桿與水平桿連接節(jié)點。圖A,1,6。3、進行轉動剛度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 1,水平桿長度應大于1000mm,2、將立桿上下端固定牢固。使立桿垂直.立桿與水平桿夾角應為90,圖A,1.6.3,轉動剛度試驗示意1.立桿,2。水平桿、3、連接件、4 砝碼、3.測量出水平桿至立桿中心1000mm的位置,并應做好標記 4。在水平桿標記點的位置依次懸掛砝碼P、在預加砝碼P為20N時,應將測量儀表調至零點 第一級加砝碼80N,然后每次增加砝碼100N,并應分別記錄每次懸掛砝碼后水平桿標記點處的下沉位移累計值。直至節(jié)點連接件嚴重變形 失去承載能力 5.繪制扭矩、轉角位移曲線圖、應取曲線圖直線段正切值的2倍為節(jié)點轉動剛度標準值.圖A,1。6,4,A,1,7 腳手架立桿對接連接節(jié)點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抗拉強度試驗應取立桿對接連接節(jié)點 圖A、1.7,1.進行極限抗拉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1,應對試件尺寸進行測量,測量時應計入立桿的鉗口夾持長度,2,將試件夾持在萬能材料試驗機的鉗口上 3 應等速施加荷載.拉力P由0kN增加.當P,15kN時,對接桿件應無滑移,繼續(xù)增加荷載P值 直至破壞、記錄極限拉力值Ru、圖A、1 6、4.扭矩、轉角位移曲線,2,抗壓強度試驗應取立桿對接連接節(jié)點.圖A、1。7,2.進行極限抗壓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圖A。1。7,1 立桿對接節(jié)點抗拉強度試驗示意1.立桿,2,連接件。3.百分表圖A。1.7,2.立桿對接節(jié)點抗壓強度試驗示意1、立桿,2.連接件。3,工裝、1,應對試件尺寸進行測量。2 采用試驗工裝將試件夾持在萬能試驗機上 3,應等速施加荷載 壓力P由0kN增加,當P增加至立桿抗壓承載力設計值時,節(jié)點連接件應無塑性變形 繼續(xù)增加P值.直至破壞 記錄極限壓力值Ru,3,抗壓穩(wěn)定承載力試驗應取立桿對接連接節(jié)點 圖A 1,7,3。進行抗壓穩(wěn)定極限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1。應對試件尺寸進行測量。2,采用試驗工裝將試件夾持在萬能試驗機上。3,應等速施加荷載,壓力P由0kN增加.直至破壞 記錄極限壓力值Ru.圖A,1。7 3 立桿對接節(jié)點抗壓穩(wěn)定承載力試驗示意1、立桿.2,連接件。3,百分表A.1 8.扣件式鋼管腳手架桿件連接節(jié)點的試驗方法應符合現行國家標準,鋼管腳手架扣件.GB、15831的規(guī)定、A 1,9。工具式連墻件力學性能試驗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抗拉強度試驗應取連墻件 圖A。1,9 1,進行極限抗拉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 1、應采用試驗工裝將試件夾持在萬能試驗機的鉗口上,2,應在連墻桿與被連接件之間夾角為180。時。等速施加拉伸荷載,P由0kN增加至10kN,完全卸荷后。再由0kN繼續(xù)增加,直至連墻件破壞,記錄極限拉力值Ru.2??箟悍€(wěn)定承載力試驗應取連墻件.圖A,1.9.2。進行極限抗壓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1、應采用試驗工裝將試件夾持在萬能試驗機的鉗口上、2,應在連墻桿為最大使用長度.并與被連接件之間夾角為180 時,等速施加壓縮荷載。P由0kN增加至10kN。完全卸荷后.再由0kN繼續(xù)增加 直至連墻件破壞、記錄極限壓力值Ru,圖A,1。9.1.連墻件抗拉強度試驗示意1,連墻桿。2、被連接件圖A。1,9,2,連墻件抗壓試驗示意1、連墻桿.2,被連接件 3,工裝,4。加壓板A.1、10。可調底座應進行極限抗壓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1。用刀口支承,刀口座 立桿鋼管和可調底座組成試件,圖A 1,10,2 將可調底座調節(jié)至最大使用高度,在中心線上施加等速壓縮荷載P。3,P由0kN增加至40kN。完全卸荷后 再由0kN繼續(xù)增加 直至試件破壞,記錄極限壓力值Ru.A,1.11,可調托座應進行極限抗壓承載力試驗、應按下列方法進行試驗、1。用刀口支承、刀口座,立桿鋼管和可調托座組成試件.圖A,1,11 2。將可調托座調節(jié)到最大使用高度。在中心線上施加等速壓縮荷載P,3、P由0kN增加至40kN、完全卸荷后、再由0kN繼續(xù)增加,直至試件破壞,記錄極限壓力值Ru,圖A 1 10。可調底座抗壓強度試驗示意1 鋼管,2,調節(jié)螺母,3,調節(jié)螺桿。4 刀口支承,5 刀口座圖A.1。11??烧{托座抗壓強度試驗示意1 鋼管 2 調節(jié)螺母 3.調節(jié)螺桿、4 刀口支撐,5 刀口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