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隔聲減噪設計5,3.1,學校位于交通干線旁時、通過建筑平面的合理布置可有效降低交通噪聲對教學用房的影響 如在道路和教學樓之間布置運動場,體育館等對噪聲不敏感的建筑作為屏障、條件允許時,也可在沿交通干線的一側設置聲屏障作為防噪措施,因為室外運動場可能產生噪聲 所以要求教學樓與運動場之間的距離不小于25m、作為噪聲隔離帶、5,3.2,教學樓內設置發(fā)出強烈噪聲和振動的機械設備對教學用房的影響較大,所以在教學樓內不應設置這些機械設備。對于其他產生噪聲的設備,也應盡量遠離教學用房 并進行有效的降噪和隔聲、隔振處理、確保其產生的噪聲和振動不影響教學樓內其他房間,5 3 3,研究表明、封閉走廊內頂棚的吸聲可有效降低噪聲沿走廊的傳播。提高教學用房之間的隔聲性能,如條件允許教室走廊頂棚宜配置吸聲性能較高的吸聲材料,5。3,4,參考美國.英國相應的學校建筑聲學標準.各類教室中混響時間均采用空場條件下的值.因為教室內的人數(shù)在使用時變化較大、采用空場混響時間指標便于測量,評價,音樂教室。語言教室和多媒體教室對音質的要求較高、一般數(shù)量較少、所以混響時間的標準值取得較短,房間中混響時間的控制可通過布置適當?shù)奈暡牧蟻韺崿F(xiàn),設計中還需根據房間的形狀確定吸聲材料的配置位置,以控制室內的不利反射聲對語言清晰度的影響.提高教學用房內的音質。各教學用房的體積劃分參考了,中小學建筑設計規(guī)范、GBJ.99、86中對于教學用房的面積及凈高的要求,5。3、5.對于新建的學校,將產生噪聲的房間與其他教學用房分別設置在不同的教學樓內一般是可以做到的 如果受條件限制必須設置在同一樓內.則應分層或分區(qū)設置。并采取足夠的隔聲、隔振措施,確保不影響其他教學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