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3,流速測量B,3,1 采用選點法施測垂線平均流速時、流速測點的分布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一條垂線上相鄰兩測點的最小間距不宜小于流速儀旋槳或旋杯的直徑 2.施測水面流速時,儀器的旋轉(zhuǎn)部分不得露出水面,3 施測河底流速時,應將流速儀下放至0,9相對水深以下。并應使儀器旋轉(zhuǎn)部分的邊緣離開河底2cm,5cm 施測冰底或冰花底時。應使儀器旋轉(zhuǎn)部分的邊緣離開冰底或冰花底5cm.B.3,2、流速儀可采用懸桿和懸索兩種懸吊方式,懸吊時應使流速儀在水下呈水平狀態(tài),當多數(shù)垂線的水深或流速較小時、宜采用懸桿懸吊.B,3、3、流速儀測點的定位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流速儀距船邊的距離不應小于1.0m。小船不應小于0.5m、2,采用懸桿懸吊時。應使流速儀平行于測點當時的流向,并應使儀器裝在懸桿上能在水平面的一定范圍內(nèi)自由轉(zhuǎn)動,當采用固定懸桿時,懸桿一端應裝有底盤 盤下應有尖頭,3、采用懸索懸吊時。懸掛鉛魚的方法。應使流速儀平行于測點當時的流向,可采用單點懸吊或可調(diào)整重心的.八字型,懸吊。用懸索懸吊時的偏角改正及確定測點位置的方法.應按本規(guī)范B,9節(jié)的規(guī)定選擇、當不能采用鉛魚實測水深 借用上一次斷面成果查讀水深,且懸索偏角大于10,時、水面以下各測點的位置應采用。試錯法,確定。B。3 4,測速垂線上的測點流速數(shù)目應按本規(guī)范B,12節(jié)所選用的測流方案確定、測點流速的位置分布應符合表B,3 4的規(guī)定、表B,3。4,垂線上測點流速位置分布B、3.5。測點流速的測速歷時,應按本規(guī)范B.12節(jié)所選用的測流方案確定 B 3 6、當測流斷面出現(xiàn)死水區(qū)時。應根據(jù)以往的測驗資料分析確定或目測確定死水邊界 死水區(qū)的面積不超過斷面面積的3,時.可作流水處理。超過3 時 應用低速流速儀.深水浮標或其他方法測定死水邊界 并作死水區(qū)處理。B 3 7,當測流斷面出現(xiàn)回流區(qū)時。斷面回流量未超過斷面順流量的1 且在不同時間內(nèi)順逆不定時.可只在順逆流交接兩側(cè)布置測速垂線測定其邊界、回流可作死水處理。當斷面回流量超過斷面順流量的1,時、除應測定其邊界外,還應在回流區(qū)內(nèi)布設適當?shù)臏y速垂線、并測出回流量,B、3,8、潮流站的垂線流速測量宜采用往返測量.測點數(shù)目可根據(jù)垂線水深按下列規(guī)定確定.1、水深小于1、5m時,可采用0、6或0,5相對水深一點法。2 水深大于或等于1。5m、小于3.0m時 可采用0、2.0。8相對水深二點法 3。水深大于或等于3,0m。小于5.0m時,可采用三點法,4,水深大于或等于5、0m時.宜用六點法 B。3,9.潮流站單個測點上的測速歷時宜為60s 100s,當流速變率較大或垂線上測點較多時,可采用30s.60s,B,3、10,潮流站垂線流速可采用多架流速儀在垂線各測點上同時施測、或采用一架流速儀在垂線上依次施測各測點流速。再改正為同時流速,B 3。11.當使用一架流速儀依次施測各測點的潮流流速時 其施測和改正方法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圖解改正法。宜施測5點,6點,水面測點以外的其他測點按等距離分布、并與河底的距離固定不變、當潮水位漲落,引起水面測點與相鄰測點距離過大或過小時、應按均勻等距的原則增減或調(diào)整測點,將每一次測點的實測流速按時序點繪流速過程線,圖B。3。11 根據(jù)這組曲線可查得施測潮流期內(nèi)任何時間垂線上各個測點的同時流速、測量順序 自河底測向水面,每次施測的時距宜短、測次宜多,圖B,3,11,漲落潮流垂線上各測點流速過程線1。水面測點,2。距河底d3測點.3、距河底d2測點.4,距河底d1測點、5、河底測點,2、流速過程線改正法.宜采用六點法施測.測點位置按相對水深計算。測量順序應自河底測向水面.并記下每點的施測時間,每次施測時距宜短。測次宜多、測量和改正方法同本條第1款。3 等深點流速平均改正法.可采用2點,6點法施測。測量順序應從水面向下依次測至水深最大的測點,再向上逐點測回至水面,除水深最大的測點外。其余各測點應往返施測兩次 各測點間的測速時距宜短并應大致相等,除河底流速外,其余各測點的流速取兩次施測的平均值,并以水深最大測點的施測時間作為垂線流速的平均時間 4。水面流速改正法,可采用3點。6點法施測,測量順序應從水面向下依次測至河底 并記下水面測點的開始測量時間作為該垂線的測速時間 各測點施測的時距宜短并應大致相等.測完河底一點后 應立即再測一次水面流速,各測點流速的改正值應按下式計算。式中,Vi,第i個測點流速的改正值,m,s.V。0.0。第一次測量的水面流速,m.s.V,0,0,第二次測量的水面流速、m,s,i,垂線上測點的順序號.n.垂線上測點的總數(shù)、Vi,要改正的測點流速.m。s.B。3,12,潮流站的斷面流速可采用多船同時測流法、一船多線法或多船多線法施測,并應符合下列要求.1 多船同時測流法,可在斷面上每條垂線分別固定一艘測船.同時施測流速.2,一船多線法。當每條垂線用二點法或三點法施測時、應在一岸測往對岸后、再由對岸測回原岸 以往返兩次測得的各個測點的流速平均值作為最后施測的一個測點的同時流速,當各條垂線上的測點數(shù)目在六點以上時,可從一岸開始依次測往對岸后不再返測。全斷面各條垂線的同時流速可用點繪測點流速過程的方法算出.圖B。3,12 圖B、3。12、一船多線法試施測點次順序1、2.3,代表各測點施測的先后次序.第6只測一次.其他符點均測兩次.3、多船多線法、可每艘測船各施測1條 3條垂線,每條垂線和測點流速的施測方法與一船多線法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