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館藏文物,第三十六條,博物館、圖書館和其他文物收藏單位對收藏的文物、必須區(qū)分文物等級,設置藏品檔案,建立嚴格的管理制度。并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分別建立本行政區(qū)域內的館藏文物檔案。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建立國家一級文物藏品檔案和其主管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館藏文物檔案,第三十七條,文物收藏單位可以通過下列方式取得文物、一 購買。二。接受捐贈、三,依法交換,四 法律,行政法規(guī)規(guī)定的其他方式,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還可以通過文物行政部門指定保管或者調撥方式取得文物、第三十八條。文物收藏單位應當根據(jù)館藏文物的保護需要、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并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未經批準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調取館藏文物。文物收藏單位的法定代表人對館藏文物的安全負責。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法定代表人離任時.應當按照館藏文物檔案辦理館藏文物移交手續(xù),第三十九條。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可以調撥全國的國有館藏文物,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可以調撥本行政區(qū)域內其主管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館藏文物、調撥國有館藏一級文物,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可以申請調撥國有館藏文物 第四十條,文物收藏單位應當充分發(fā)揮館藏文物的作用、通過舉辦展覽,科學研究等活動,加強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的歷史文化和革命傳統(tǒng)的宣傳教育,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之間因舉辦展覽.科學研究等需借用館藏文物的,應當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借用館藏一級文物的,應當同時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 非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和其他單位舉辦展覽需借用國有館藏文物的 應當報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批準,借用國有館藏一級文物。應當經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批準,文物收藏單位之間借用文物的最長期限不得超過三年.第四十一條、已經建立館藏文物檔案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 經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批準 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其館藏文物可以在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之間交換。第四十二條,未建立館藏文物檔案的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不得依照本法第四十條.第四十一條的規(guī)定處置其館藏文物,第四十三條,依法調撥.交換,借用國有館藏文物 取得文物的文物收藏單位可以對提供文物的文物收藏單位給予合理補償,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制定 國有文物收藏單位調撥,交換 出借文物所得的補償費用、必須用于改善文物的收藏條件和收集新的文物、不得挪作他用、任何單位或者個人不得侵占,調撥,交換,借用的文物必須嚴格保管,不得丟失、損毀.第四十四條。禁止國有文物收藏單位將館藏文物贈與。出租或者出售給其他單位.個人 第四十五條,國有文物收藏單位不再收藏的文物的處置辦法 由國務院另行制定,第四十六條.修復館藏文物.不得改變館藏文物的原狀 復制,拍攝。拓印館藏文物,不得對館藏文物造成損害.具體管理辦法由國務院制定,不可移動文物的單體文物的修復.復制,拍攝,拓印,適用前款規(guī)定。第四十七條.博物館 圖書館和其他收藏文物的單位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guī)定配備防火 防盜 防自然損壞的設施。確保館藏文物的安全,第四十八條、館藏一級文物損毀的,應當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其他館藏文物損毀的.應當報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核查處理、省、自治區(qū)、直轄市人民政府文物行政部門應當將核查處理結果報國務院文物行政部門備案、館藏文物被盜,被搶或者丟失的,文物收藏單位應當立即向公安機關報案,并同時向主管的文物行政部門報告、第四十九條,文物行政部門和國有文物收藏單位的工作人員不得借用國有文物,不得非法侵占國有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