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建筑工程抗震措施5.1。一般規(guī)定5。1。1,建筑設計應根據(jù)抗震概念設計的要求明確建筑形體的規(guī)則性 不規(guī)則的建筑應按規(guī)定采取加強措施,特別不規(guī)則的建筑應進行專門研究和論證 采取特別的加強措施、不應采用嚴重不規(guī)則的建筑方案、5,1、2,對于混凝土結構,鋼結構、鋼 混凝土組合結構,木結構的房屋.應根據(jù)設防類別。設防烈度,房屋高度.場地地基條件.使用要求和建筑形體等因素綜合分析選用合適的結構體系,混凝土結構房屋以及鋼 混凝土組合結構房屋中.框支梁、框支柱及抗震等級不低于二級的框架梁,柱,節(jié)點核芯區(qū)的混凝土強度等級不應低于C30、5 1,3.對于框架結構房屋,應考慮填充墻.圍護墻和樓梯構件的剛度影響,避免不合理設置而導致主體結構的破壞,5,1 4。建造于山地和復雜地形的建筑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應根據(jù)地質.地形條件和使用要求.因地制宜設置符合抗震設防要求的邊坡工程、2 建筑基礎與土質.強風化巖質邊坡的邊緣應留有足夠的距離 5.1,5,隔震和消能減震房屋,其隔震裝置和消能部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隔震裝置和消能器的性能參數(shù)應經試驗確定,2.隔震裝置和消能部件的設置部位 應采取便于檢查和替換的措施 3。設計文件上應注明對隔震裝置和消能器的性能要求.安裝前應按規(guī)定進行抽樣檢測。確保性能符合要求、5 1,6 建筑結構隔震層設計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隔震設計應根據(jù)預期的豎向承載力.水平向減震和位移控制要求 選擇適當?shù)母粽鹧b置,抗風裝置以及必要的消能裝置.限位裝置組成結構的隔震層,2。隔震裝置應進行豎向承載力的驗算。隔震支座應進行罕遇地震下水平位移的驗算.3,隔震建筑應具有足夠的抗傾覆能力,高層建筑尚應進行罕遇地震下整體傾覆承載力驗算 5、1,7,隔震層以上結構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隔震層以上結構的總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6度設防非隔震結構的總水平地震作用.各樓層的水平地震剪力尚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 2 3條的規(guī)定,2,隔震層以上結構的抗震措施 應根據(jù)隔震后上部結構地震作用的降低幅度確定。5。1,8。隔震層以下結構應能保證隔震層在罕遇地震下安全工作,并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 1,直接支承隔震裝置的支墩,支柱及相連構件、應采用隔震結構罕遇地震下的作用效應組合進行承載力驗算。2 隔震層以下,地面以上的結構,在罕遇地震下的層間位移角不應大于表5.1 8的限值要求.5、1。9.隔震支座與上,下部結構之間的連接.應能傳遞罕遇地震下隔震支座的最大反力 5,1。10,隔震建筑地基基礎的抗震驗算和地基處理仍應按本地區(qū)抗震設防烈度進行,甲,乙類建筑的抗液化措施應按提高一個液化等級確定,直至全部消除液化沉陷.5,1,11,建筑消能減震設計尚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消能減震結構的總水平地震作用、不得低于6度設防的非消能結構的總水平地震作用,各樓層的水平地震剪力尚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2,3條的規(guī)定。2.主體結構構件的截面抗震驗算.應符合本規(guī)范第4、3,1條的規(guī)定,其中。與消能部件相連的梁,柱等結構構件尚應采用罕遇地震下的標準效應組合進行極限承載力驗算、3,消能減震結構應進行多遇地震和罕遇地震下的層間變形驗算、4,消能減震結構,其抗震措施應根據(jù)減震后地震作用的降低幅度確定.5 1 12,建筑的非結構構件及附屬機電設備。其自身及與結構主體的連接,應進行抗震設防 5、1.13、建筑主體結構中,幕墻 圍護墻、隔墻、女兒墻.雨篷,商標,廣告牌、頂篷支架.大型儲物架等建筑非結構構件的安裝部位。應采取加強措施、以承受由非結構構件傳遞的地震作用,5 1,14、圍護墻 隔墻、女兒墻等非承重墻體的設計與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采用砌體墻時.應設置拉結筋,水平系梁.圈梁,構造柱等與主體結構可靠拉結 2 墻體及其與主體結構的連接應具有足夠變形能力,以適應主體結構不同方向的層間變形需求.3、人流出入口和通道處的砌體女兒墻應與主體結構錨固.防震縫處女兒墻的自由端應予以加強。5,1。15.建筑裝飾構件的設計與構造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各類頂棚的構件及與樓板的連接件 應能承受頂棚,懸掛重物和有關機電設施的自重和地震附加作用.其錨固的承載力應大于連接件的承載力、2.懸挑構件或一端由柱支承的構件、應與主體結構可靠連接,3。玻璃幕墻 預制墻板,附屬于樓屋面的懸臂構件和大型儲物架的抗震構造應符合抗震設防類別和烈度的要求.5,1.16.建筑附屬機電設備不應設置在可能致使其功能障礙等二次災害的部位。設防地震下需要連續(xù)工作的附屬設備,應設置在建筑結構地震反應較小的部位 5,1,17、管道,電纜,通風管和設備的洞口設置、應減少對主要承重結構構件的削弱 洞口邊緣應有補強措施,管道和設備與建筑結構的連接 應具有足夠的變形能力,以滿足相對位移的需要,5。1、18,建筑附屬機電設備的基座或支架,以及相關連接件和錨固件應具有足夠的剛度和強度。應能將設備承受的地震作用全部傳遞到建筑結構上 建筑結構中 用以固定建筑附屬機電設備預埋件,錨固件的部位,應采取加強措施,以承受附屬機電設備傳給主體結構的地震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