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建筑結構設計若干規(guī)定 為規(guī)范建筑市場,保證建筑結構安全、依據(jù).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高層建筑混凝土結構技術規(guī)程.JGJ3 超限高層建筑工程抗震設防管理規(guī)定 原建設部令第111號。的規(guī)定、結合我省結構設計經(jīng)驗和工程實踐,對我省建筑結構設計做以下規(guī)定、1,招投標和設計合同中禁止有含鋼量和混凝土用量等指標、2、小直徑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直徑,和小截面空心方樁,邊長 在以下條件不應使用、1 建筑高度超過100m建筑 2.樁基承臺以下存在對鋼結構和混凝土有強腐蝕性的場地、3.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厚度大于3m的中等或嚴重液化土層的場地、且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或空心方樁無法消除液化等級至輕微級別,4.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8m以上淤泥質土層。淤泥層等軟弱土層。建筑結構無地下室.半地下室,結構高度超過28m.10層以上,的建筑、5、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8m以上淤泥質土層,淤泥層等軟弱土層,建筑結構有一層地下室 結構高度超過60m 18層以上,的建筑,6.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8m以上淤泥質土層.淤泥層等軟弱土層 建筑結構有二層地下室。結構高度超過80m 25層以上。的建筑 7,樁端持力層為中微風化巖,強風化巖。碎卵石層.且樁端持力層以上土層均為淤泥質土層,淤泥層等軟弱土層 3。大直徑預應力混凝土管樁,直徑、和大截面空心方樁,邊長,在以下條件不應使用,1。建筑高度超過120m建筑.2,樁基承臺以下存在對鋼結構和混凝土有強腐蝕性的場地,3。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厚度大于5m的中等或嚴重液化土層的場地,且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或空心方樁無法消除液化等級至輕微級別。4 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12m以上淤泥質土層,淤泥層等軟弱土層,建筑結構無地下室,半地下室.結構高度超過28m,10層以上。的建筑 5,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12m以上淤泥質土層 淤泥層等軟弱土層 建筑結構有一層地下室。結構高度超過60m 18層以上 的建筑、6 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12m以上淤泥質土層 淤泥層等軟弱土層。建筑結構有二層地下室.結構高度超過80m,25層以上,的建筑,7.樁端持力層為中微風化巖。強風化巖,碎卵石層.且樁端持力層以上土層均為淤泥質土層,淤泥層等軟弱土層,4.軟弱土層經(jīng)過以下規(guī)定的措施處理,建筑樁基可使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或空心方樁.1.樁基承臺底以下存在淤泥質土層,淤泥層等軟弱土層.且厚度超過本文第2。3條規(guī)定的厚度 在樁基施工前,軟弱土層上部在建筑物范圍場地采用固化處理 面積置換率、水泥攪拌樁面積與一根水泥攪拌樁分擔的處理面積之比.20 2,固化后樁基承臺底以下軟弱土固化的深度 5m。剩下軟弱土層的厚度不超過12米、對小直徑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和小截面空心方樁、和16m.對大直徑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和大截面空心方樁.5,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當?shù)亓壕€剛度不能達到底層結構柱的線剛度2倍以上時。不應采用單柱單樁和單柱兩樁 6.對于采用預應力混凝土管樁基礎的建筑、應驗算樁基的水平承載力,7.高層建筑宜設置地下室,對于無地下室的高層建筑,應滿足規(guī)范埋置深度的要求。地面標高處和承臺面均應設置地梁 且在建筑物地下周邊須設置鋼筋混凝土側壁、8,鋼筋混凝土結構體系布置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框架結構的橫向框架在15m范圍內框架至少需拉通一榀,縱向框架至少需拉通2榀。2。電梯井。樓梯間禁止采用懸挑結構.3 高層建筑設置角窗時 角窗兩端應設置框架柱或剪力墻 當設置剪力墻時.角窗兩端剪力墻處應設置端柱或翼墻,并宜在該端柱或翼墻處沿建筑物全高設置約束邊緣構件.角窗短邊懸挑跨度不宜大于1500mm,4,對于層高相差較大的建筑,應按規(guī)范要求嚴格控制側向剛度的比值.5。樓板禁止采用混凝土預制板,應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9、抗震設防烈度7度 含7度。以上地區(qū).多層砌體房屋的結構布置除滿足 建筑抗震設計規(guī)范,GB,50011要求外、還應符合下列規(guī)定,1 大空間建筑和錯層建筑不應采用砌體結構.2、建筑物的高度不應大于12m 砌體房屋的層數(shù)不應大于四層、砌體房屋的層高不應大于3、6m,3 樓梯間四角,建筑物四角和每隔6.6m開間的縱橫墻交點處須設置構造柱。構造柱周邊的墻體須采用馬牙槎砌法,必須采用先砌墻后澆搗構造柱的施工方法.4、每層必須設置鋼筋圈梁。圈梁梁面標高須在樓層標高處。5.必須采用現(xiàn)澆鋼筋混凝土樓板,樓板禁止采用預制混凝土空心板,6,砌體房屋樓梯間不宜設置在建筑物的兩端頭 如不能避免.樓梯間四角的構造柱應按能承受上部荷載,四周圈梁應按能承擔本層荷載來設計 同樣采用先砌墻后澆搗柱的施工方法 10,抗震設防烈度7度,含7度.以上地區(qū)、抗震設防類別不低于乙類的建筑。提倡采用隔震或消能減震的設計、11 劇場、體育館,會堂等大跨度 空曠的公共建筑不宜采用純框架結構體系。12、禁止預留可加夾層或挑空層后期可加樓板的建筑結構設計。13 抗震設防烈度7度,含7度,以上地區(qū).門式剛架等單層廠房結構,原則上應采用輕質墻板、如采用砌體圍護墻、其總高度不應大于5m、且需有可靠連接。門式剛架有吊車時,柱底應采用固端連接,支撐應采用剛性支撐,14,框架,剪力墻結構中剪力墻應上下貫通,不應為滿足底部剪力墻承受的地震傾覆力矩大于50、這一要求.僅在底部樓層增設剪力墻,15.填充墻優(yōu)先采用輕質實心砌塊 16 建筑物大屋面以上僅靠懸臂受力的女兒墻高度不應超過3m。不應采用砌體的女兒墻,應采用鋼筋混凝土女兒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