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网站久久久_人妻久久相姦中文字幕_四虎永久在线精品免费看_日韩精品无码一区

汽車坡道結構設計

2017-06-07 作者:好先生

  汽車坡道結構形式概述

  1、建筑形式

  1)形狀:直線型和曲線形

  2)埋置情況:建筑內式和地下埋置式

  3)有無頂板:頂板式和敞口式

  2、結構形式

  坡道結構設計流程

  1、理解設計意圖

  2、構建模型及計算

  A)設計條件

  B)荷載統(tǒng)計

 ?、?永久作用統(tǒng)計

 ?、?可變作用統(tǒng)計

  C)結構計算

 ?、?模型簡化

 ?、?計算過程

  地基承載力驗算

  抗浮驗算

  底板內力計算

  側壁內力計算

  頂板內力計算

  3、繪制施工圖-構造要求

  4、同其他專業(yè)聯(lián)校

  5、專業(yè)內部校對審核

  汽車坡道結構計算原則

  1、常用資料

  《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附條文說明]GB50009-2012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附條文說明]GB50010-2010(2015年版)

  《車庫建筑設計規(guī)范》[附條文說明]JGJ100-2015

  14SG313《老虎窗、采光井、地下車庫(坡道式)出入口》

  16G101-1《混凝土結構施工圖平面整體表示方法制圖規(guī)則和構造詳圖(現(xiàn)澆混凝土框架、剪力墻、梁、板)》

  《混凝土結構構造手冊》(中國有色工程設計研究總院編)

  2、組成部分

  1)側壁

  2)底板

  3)頂板

  4)止水帶

  5)其他節(jié)點

  3、構建模型及計算

  1)設計基礎資料

  A.工程地質勘察報告

  B.建筑條件

  C.相關水文及氣象資料

  2)計算過程

  A.地基承載力驗算

  Ⅰ.荷載種類及其組合

  坡道自重及其上的覆土和活荷載引起的地基反力或地下水浮力。當?shù)鼗皇翘浫鯐r,可以測定地基反力為均勻分布。計算時可以采取荷載除以底板面積。

 ?、?驗算

  地基反力R0=坡道頂荷載+坡道全重/底板面積+坡道內活載≤修正后地基承載力特征值

  B.抗浮驗算

 ?、?抗浮措施

  自重抗浮、壓重抗浮、基底配重抗浮、抗拔樁抗浮或錨桿抗浮

 ?、?荷載種類及其組合驗算

  Gk/F≥1.05

  Gk為不含活載在內的坡道自重等永久作用荷載標準值

  F為地下水浮力

 ?、?抗浮驗算

  C.底板內力計算

 ?、?荷載類型及組合

  恒載作用

  坡道自重  Pgk=坡道混凝土部分自重+坡道墊層自重

  覆土自重  Psk=γHn

  活載作用

  室外地面汽車荷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按單向板取35KN/㎡;雙向板20KN/㎡,并根據(jù)附錄B進行深度折減,擴散角按35°考慮。

  室外地面活荷載5KN/㎡

  汽車荷載和地面活荷載不同時參與荷載組合

  坡道內地面活荷載4KN/㎡(客車荷載,如行走其他類型車輛需另行考慮)

  荷載組合

  基本組合 

  準永久組合 

 ?、?計算簡圖

  地基反力R0=(恒載+活載)/底板面積

  D.側壁內力計算

 ?、?荷載類型及組合

  恒載作用

  側面土壓力Psk=γHntan2(45°-φ/2)(有地下水需取浮容重)

  活載作用

  坡道頂活載引起的側壓力 QL=qtan2(45°-φ/2)

  地下水:Pwk=γwHw

  荷載組合

  基本組合

  準永久組合

 ?、?計算簡圖

  E.頂板內力計算

 ?、?荷載類型及組合

  恒載作用

  頂板自重  Pgk=γch

  覆土自重Psk=γHn(有地下水需取浮容重)

  活載作用

  室外地面汽車荷載按《建筑結構荷載規(guī)范》GB50009-2012按單向板取35KN/㎡;雙向板20KN/㎡,并根據(jù)附錄B進行深度折減,擴散角按35°考慮。

  室外地面活荷載5KN/㎡

  汽車荷載和地面活荷載不同時參與荷載組合

  地下水:Pwk=γwHw

  荷載組合

  基本組合

  準永久組合

 ?、?計算簡圖

  汽車坡道構造注意事項

  1、構造要求

  A.底板

  《混凝土結構設計規(guī)范》(GB50010-2010)8.2.1注2.鋼筋混凝土基礎宜設置混凝土墊層,基礎中鋼筋的混凝土保護層厚度應從墊層頂面算起,且不應小于40mm。

  8.5.2臥置于地基上的混凝土板,板中受拉鋼筋的最小配筋率可適當降低,但不應小于0.15%。

  9.1.7當按單向板設計時,應在垂直于受力的方向布置分布鋼筋,單位寬度上的配筋不宜小于單位寬度上的受力鋼筋的15%,且配筋率不宜小于0.15%;分布鋼筋直徑不宜小于6mm,間距不宜大于250mm;當集中荷載較大時,分布鋼筋的配筋面積尚應增加,且間距不宜大于200mm。

     當有實踐經驗或可靠措施時,預制單向板的分布鋼筋可不受本條的限制。

  B.變形縫(止水帶)

  變形縫處板厚度需保證不小于300mm。